|
文:梦茶
通常钓鲫鱼都在两三米到2,30公分这个范围内。根据水体透明度,最浅不见底,深,过别钓场可以到6,7米。浅,多为滩涂,岸边水下台地,锅底塘四周,回水湾等等。钓鲫鱼选位方向绝大多数时候是浅和静。
深水受气温变化影响较小,光线相对幽暗,活动空间大,安全。鱼儿受到惊吓总是逃往深水和远岸。然而深水食物匮乏。深水就象鱼儿的家。鱼不会储存食物,所以在家千日好,却要饿肚皮。
极冷,极热,强光。岸上吵闹,鱼就呆的较深。
浅,受气温影响较大,阳光可以达到底部,一方面接近岸边,有岸上风吹雨刷下的食物,和风吹聚集的漂浮物沉积。另一方面浅水可以更有效的接受阳光,滋生浮游生物,水草。所以,浅水就像鱼儿的食场,只要达到觅食温度,鲫鱼心里想的就是:向浅,向浅,靠边,靠边!
春天鱼交配繁殖,必须要到浅边,那里有宝贵的阳光,丰富的食物,以及鱼卵可以依附的水草,后代可以躲藏的屏障。
浅水积热快,散热快,最接近气温,我们很容易根据气温判断鱼会不会到浅处来。
浅水对阳光最敏感,我们也很容易根据日光强弱判断鱼会不会到浅水来。
阻止鲫鱼到浅边的只有三点。
1,安全。你吵吵闹闹,鱼不敢来;
2,鱼不觅食,它当然不来(这不废话吗哈哈),比如,太冷,太热;
3,水清见底,阳光强烈,它不一定来。为什么又不一定了?呵呵,假如有漂浮物遮住水面,鱼胆之大,超你想象。有好几个中午大太阳,在漂浮的枯竹叶下,20公分深浅边,板子连竿!
鲫鱼主动觅食,它一定会到浅水。鲫鱼呆在深水更多的是休息和消化,或者吃饱了退回,或者被炎热和寒冷驱赶过去。我称之为被动觅食。所谓被动,它没有觅食的欲望:本来已经吃饱了,又或者天天呆那里,有食物早就吃光了,懒得动。但是有外来食物,逗钓,它也开口 。
寒冷的冬季鲫鱼觅食介于主动和被动之间,高温差天气上午在深处,午后逐渐短距离趋浅。连续晴好天气距离加长。太浅的大面积滩难得有鱼,深浅结合部才是首选。若同时具备背风、日照时间长、有食物补充(比如鹅鸭停歇,大树下等等),那就是N喜临门了。
野钓,当我们不熟悉钓场深浅时,可以依据岸上地形判断出来。
有农田,有梯田的那一边多为浅滩。提坝,塘库腰多为深水。腰部又常常有靠边浅台。岸上是梯田,水下也多为梯田,寻找水下的原田坎,原田坎在水下浸泡垮塌,会形成缺口,斜坡和乱石堆,是非常好的鱼窝或者鱼路。腰部浅台在炎热和寒冷季节效果突出,适应温度,向前可以钓深,退后可以钓浅。
|
|